艾爱米(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艾先生:18611544009
丁先生:18610251711
王先生:13552023937
企业QQ:133030818
邮箱:133030818@qq.com
网址:www.aiamy.com.cn
地址:北京房山长阳熙悦汇9号楼1506
低空经济的繁荣时代已悄然开启。
5 月 23 日,在第九届世界无人机大会现场,深圳联合飞机科技有限公司全球首发 “铂影 T1400” 重载无人直升机,其最大有效载荷达 650kg,在载重 200kg 条件下续航时间超 8 小时。联合飞机副总裁孟月华向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无人机在物流运输、应急救援等领域的应用正不断拓展,该产品大载重、长续航的特性适用于大型运输或救援场景,如搭建空中基站、恢复通讯、调运伤员及投放物资等。她指出,2024 年是低空经济的元年,而今年则是低空经济 “从示范到试点” 的关键一年。
4 月底,在广东汇天航空航天科技有限公司(小鹏汇天)飞行汽车 “陆地航母” 的试飞现场,小鹏汇天合伙人林森才透露,该产品将于明年第二季度大规模交付,售价控制在 200 万元以内,“主要用于体验,让客户直观感受产品及落地场景”。
2024 年,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此后,中央部委及地方政府密集出台支持低空经济发展的产业政策与发展规划,中国低空经济产业迎来政策支持的关键时期。航空领域专家许超前(曾任中国民用航空华北地区空中交通管理局党委书记)认为,当前正是中国航空制造业在国际市场快速崛起的阶段,其中无人机、eVTOL(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无人飞艇等已展现出较强的竞争优势。“前半场看欧美,后半场看中国。”4 月底,许超前在广州一场低空经济研讨会上如此表述。
尽管低空经济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但业界普遍认为,中国低空经济面临基础设施建设不足、行业标准制定滞后或空白等问题。5 月 24 日,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高级企业战略总监兼新闻发言人张晓楠向经济观察报表示,低空经济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在各领域的落地应用、相关政策保障及可持续发展方面仍需重点关注。eVTOL 领域头部企业亿航智能(NASDAQ:EH)副总裁薛鹏在与许超前同场的研讨会上也提出,低空经济正处于从 “不经济” 向 “经济” 迈进的过程。
低空经济的发展将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过去一个月,经济观察报记者参与多场低空经济领域研讨会,并采访头部企业管理层、研发人员及行业专家,从低空经济核心飞行器(无人机)的行业应用进展、eVTOL / 飞行汽车的商业化进程,以及低空经济基础设施与综合管控平台建设难题、保障服务体系缺失等方面,探究企业在低空经济落地业务中的实践与思考。
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研报指出,低空经济是以低空空域(通常指地面以上 1000 米以内的飞行区域)为依托,以有人 / 无人驾驶航空器等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涉及低空飞行、航空旅游等多行业的新兴领域。其中,飞行器与空管系统是低空经济发展的基础;其商业应用有望遵循 “载物 — 载人”“旅游 — 交通” 的顺序逐步展开。工信部赛迪研究院测算,2023 年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约为 5060 亿元,并预测 2026 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
在此背景下,低空经济企业在落地业务中各展所长。大疆资料显示,该公司自 2013 年起将无人机技术应用于行业领域,目前全球已有 100 万用户使用其行业应用产品或服务。深圳联合飞机科技有限公司是《2024 年胡润全球独角兽》航天领域企业之一,其副总裁孟月华表示,公司自 2012 年成立以来主要聚焦军工领域产品研发,2024 年起进入民用航空市场。据市场调研,无人机在农业领域仍有较大应用空间,物流运输领域的应用也在逐步起量,这也是联合飞机民用产品研发的两大目标市场。“目前中国农业植保无人机市场保有量约 25 万架,预计未来将达 50 万架左右,全球需求量约 150 万架。” 孟月华对无人机在物流领域的需求增长充满信心,“T1400 上市以来已签约 1300 架订单,主要来自大型运输企业”。
北京云圣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是低空经济领域的国家级专精特新 “小巨人” 企业,其联合创始人朱胜利认为,2025 年低空经济领域企业将开辟各自细分市场,其中工业巡检或成为低空经济领域实现初步盈利的关键领域。朱胜利与孟月华均提及,当前地方政府与低空经济企业各自制定标准,未来全国需实现 “一网统管”。
“中国低空经济正处于从启动期向发展期的转换节点。”5 月 24 日,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无人科技技术创新中心低空首席专家申文彬在低空数字新基建与城市空中交通管理论坛上表示,农业、政务、交通巡检等场景的产业成熟度已较高,而载物、即时配送等场景(如美团、丰翼科技等企业)的运营规模正逐步扩大,对政府补贴的依赖度逐渐降低。申文彬同时强调,出于安全考量,低空经济发展需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
无人机之外,eVTOL 是低空经济的另一核心飞行器。飞行汽车与 eVTOL 既有区别又有交集:从外观上看,飞行汽车是 eVTOL 与汽车的结合体。广东汇天航空航天科技有限公司(小鹏汇天)与广东高域科技有限公司(广汽高域)均是该领域的探索者。小鹏汇天合伙人林森才称,2023 年前研发的 1 至 5 代飞行汽车均为纯飞行 eVTOL,属于阶段性研发产品,未考虑适航或商业化,而 “正在全力研发的全新分体式飞行汽车‘陆地航母’,是真正面向量产的产品”。
4 月,经济观察报记者在小鹏汇天广州大学城展厅见证了 “陆地航母” 飞行体部分(eVTOL)的垂直起降及短距离飞行。陆行体部分外观与 4—5 人座汽车无异,采用增程式动力系统,可为飞行体充电 5 次,单次安全飞行时长 15 至 20 分钟,“适合家用,这也是我们瞄准 ToC 市场的原因之一”。林森才预测,飞行汽车商业化将在第一个五年期启动,解决低空飞行体验与推广问题,但此阶段低空飞行尚未普及为大众通勤方式;预计到第二个五年期,低空飞行将在出行通勤中普及,届时乘坐飞行汽车的单座位价格有望与高铁一等座相近。
广汽高域对商业化的构想更为明确:聚焦低空出行。其技术中心总监王林林认为,低空经济的最大潜力在于飞行汽车行业,而飞行汽车的最大市场份额将集中于制造商与商业运营商。未来将呈现 “航空汽车化” 与 “eVTOL 运营网约车化” 的发展格局,“飞行汽车 70% 的核心部件与电动汽车技术一致,汽车产业链将为大规模降低成本提供可能”。王林林对行业发展充满期待,认为至少有 20 年黄金期。
不过,亿航智能副总裁薛鹏指出,低空经济目前仍 “不经济”,正逐步向 “经济” 迈进,亿航在 eVTOL 领域仍需探索盈利模式。“希望运营商、服务商具备独立运营能力,真正实现低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薛鹏表示。
工信部赛迪智库《2025 年我国低空经济发展形势展望报告》指出,中国低空航空器制造与运营服务市场发展较快,但低空基础设施与飞行保障环节相对滞后。丰翼科技(顺丰集团旗下,专注无人机物流服务)对此深有体会。5 月 24 日,丰翼科技政务总监陈孝辉在低空新基建圆桌对话中表示,公司正建设以深圳为中心、覆盖粤港澳大湾区的低空物流网络,“目前每天在粤港澳大湾区飞行 1000 架次,运输快件达 2 万票”。他认为,航线实现常态化运营的关键在于基础设施建设(如低空通信、导航、气象监测等),而目前这些工作大多由企业承担。
顺丰集团法务总监郑婷婷建议,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可纳入政府公共设施建设项目,进行整体规划;或借鉴充电桩模式,实现行业共享。中国民航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低空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包立超在同一场合分享了低空基础设施建设的三大趋势:起降场地规模化、智能化;基础设施深入城市与居民生活;探索 “投建营” 一体化模式。
作为 eVTOL 运营商,广州合利创兴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合利智能)对低空经济综合管控平台提出迫切需求。合利智能以 eVTOL 低空观光业务为主,是亿航智能主要客户之一。其执行总裁邹一沛在 4 月底的研讨会上表示,2019 年采购 20 余架亿航智能 EH216-S 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开辟广州城市空中观光航线(天德广场 — 广州塔 — 广州大桥 — 天德广场),“运营五年,深感低空经济综合管控平台建设难度极大,核心难题在于规则探索”。
邹一沛指出,当前低空飞行规则属于隔离式管理,未来融合飞行将涉及不同航空器的飞行与起落优先级、跨区域飞行的多部门协调(如军航、民航及地方政府)等问题。以上海峰飞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飞珠海” 为例,2024 年 2 月,峰飞航空 eVTOL 航空器 “盛世龙” 模拟深圳蛇口至珠海九洲港飞行,将地面 2.5—3 小时车程缩短至 20 分钟,“过程涉及十多个单位协调”。值得关注的是,广州正探索建设综合管控平台,“有望承担区域性‘裁判员’角色”。据广州国资委消息,今年 4 月,广州低空飞行综合服务管理中心、广州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相继揭牌,后者投资建设方之一广州数字科技集团已初步建成通信、导航、监管三张网络,并在广州建设国内首个陆海空全域无人系统基地。
低空经济事故界定问题已引发制造商、运营商及保险业界的共同关注。4 月 27 日,在低空经济法律研讨会上,多家企业与法律从业者对此展开讨论。北京三快在线科技有限公司(美团无人机)科技法务总监刘涵提到,无人机载物运营规模扩大,但安全归责仍缺乏有效解决方案,难以帮助企业落实职责、规避风险。美团数据显示,截至 2024 年底,其无人机已开通超 50 条航线,累计完成超 45 万订单,2024 年新增用户超 8 万人,配送奶茶 8 万杯(同比增长 3 倍)、检验样本及药品超 11 万份。
智飞科技(专注无人机电力、交通、安防巡检)王帅表示,无人机巡检正大量替代人工,但作业中坠落导致人员或车辆安全事故的隐患不容忽视。北京天达共和律师事务所低空经济法律业务组指出,企业不仅面临技术创新挑战,还需应对复杂的法律合规与监管风险,如空域资源分配不均、数据跨境流动壁垒、国际标准博弈及相邻权纠纷等。
航新科技(300424.SZ)副总裁王寿钦提到,民航与军航已建立成熟的事故管理体系,有权威部门负责数据解析与原因分析,而低空领域尚未建立此类系统。“行业管理部门需开展前瞻性研究,推动标准先行,减少重复成本。” 王寿钦强调,今年起大量低空航空器将进入交付阶段,安全保障体系建设需加快进程。
科技项目代理服务: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
联系人:徐女士 手机/微信:13718301068
联系人:张女士 手机/微信:18845891976
知识产权服务:
专 利 撰写/申请/转让、商标服务、版权登记
联系人:王先生 手机/微信:13552023937
认证服务
联系人:艾先生 手机/微信:18611544009
姚女士 手机/微信:13691007559
证书办理服务
无人机运营证书/展览馆证书、商品条码证书
联系人:张女士 手机/微信:17600296079
其他服务
年度审计报告、专项审计报告、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备查、税审报告
联系人:刘女士 手机/微信:15910778903
联系人:杨女士 手机/微信:18617852615